这是Keep今年第二次传出上市消息。今年1月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时,Keep也曾传出计划上市。作为互联网健身的明星产品,Keep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上线六年来,Keep共进行8轮融资,累计融资6亿美元,最新估值为20亿美元。
深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晓荣告诉记者,去年的疫情对Keep影响较大。如果此次成功上市,可以为Keep带来新的资源。成功的融资可以增强公司的运营能力。不过,Keep目前也面临着风险。 “团队的业务能力比较弱,在互联网+健身领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所以我们只是在摸索着过河。”
健身循环的宠儿
Keep成立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上线。创始人王宁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人物排行榜。
健身赛道是2015年的一个潮流赛道,当时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出现了互联网健身产品,比如乐客、Keep、悦动拳,以及线下创新模式超级猩猩。这一时期,岳跑拳、咕咚、每日瑜伽等运动健身产品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发展初期,Keep定位为健身新手的锻炼工具。 Keep通过在App上提供免费训练课程,并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帮助用户解决在哪里练习、如何练习等问题。同时,Keep通过微博、微信群、豆瓣群等社交媒体打造品牌美誉度,并迅速抢占了第一批互联网健身用户,105天内获得数百万粉丝。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健身的态度开始冷静下来。健身App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留存率和商业变现能力面临挑战。例如咕咚运动、悦动圈、鱼跑圈等应用的功能与其目标用户没有明显差异,这也导致了这些平台之间的直接竞争。 。
Keep发展的一个节点在于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通过智能硬件、内容运营等链接终端用户,通过线下运动空间打造以内容和数据为核心的运动科技生态圈,成为领先的互联网健身公司。
在用户和资本的助力下,Keep步入快车道:289天获得1000万用户,921天突破1亿用户,2年完成5轮融资,成为启动估值最高的项目在90后当中。该公司吸引了苹果CEO库克到访,估值突破20亿美元……一系列标签背后,90年代出生的创始人王宁成为了一位新贵企业家。
疫情过后,国人健身意识增强,行业增长空间巨大。麦肯锡《2021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疫情后在线健身用户增长了23%,其中60%的人打算继续在线健身。然而,能够长期坚持健身的群体却比较少。 “这是Keep用户基础的先天短板,Keep需要突破这个短板,运营核心用户价值,提升自身竞争力。”张晓蓉对此深信不疑。
遇到过困难
目前Keep拥有超过3亿用户,600万DAU(日活跃用户),4000万MAU(月活跃用户)。但在商业化方面,Keep仍面临压力。
2019年10月24日,Keep进行了一轮大裁员,涉及800名员工中的10%-15%。 Keep官方回复称,在Keep快速成长阶段,未通过验证的业务会及时关停,表现不佳的业务会得到优化。这是一种合理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现象。
2018年以来,为了探索商业模式,Keep推出了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包括智能硬件、内容付费、会员、线下空间、轻食外卖等。业务运行一年多后,部分业务已业务不及预期,导致成本高企。此外,多个业务并行运行带来的管理复杂度成倍增加。这也被认为是Keep减少人员、减轻关停企业负担、及时止损的一项举措。
2020年,Keep在运动健身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家庭健身”定位。除了会员+电商的商业模式外,还推出了直播课、家用智能动感单车等新产品。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引起了一些忠实用户的不满。 “各种广告,广告太多了。启动页从之前的‘自律给我自由’的口号变成了自己的广告,现在是一个大杂烩。我不小心碰了一下,它就变成了一个大杂烩。”会跳转到其他应用。”Keep 高级用户邹培向记者抱怨道。
除了线上业务,Keep在线下门店也做了很多尝试。 Keep线下门店Keepland大多开在城市核心商圈,用户一般一次性付款。 2018年底,Keepland第一家店在大望路一处低调的华茂中心开业,这里一度是一店难求。然而一年后,Keepland关闭了北京的一家门店。 2020年3月底,进入上海一年后,Keepland关闭了上海全部3家线下门店,彻底退出上海市场。
Keep的投资方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王天凡也提到,Keepland目前对公司的营收贡献还不到1/10。
Keep寄予厚望的运动器材和健身餐饮领域也出现了问题。 2020年6月,江苏省消保委通报称,Keep商城销售的文胸、跑步袜等多款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标准。 2020年11月,Keep被曝一款高纤维蛋白奶昔中部分维生素等物质检测低于标准值。
仍存在商业化问题
2020年3月,Keep宣布实现整体盈利。副总裁刘东透露的信息显示,Keep的收入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运动产品、广告、App会员、Keepland。在Keep的营收结构中,消费品业务的销售规模最大,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营收,每年接近10亿元。其在线业务(包括VIP付费课程、免费课程、智能培训计划等)利润率最高。
Keep想要覆盖健身用户“吃、穿、运动”的所有场景,但实现这一愿景并不容易。 Keep布局的每一个业务品类都有巨头站在前面,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进入市场。
2020年12月,苹果推出健身服务Apple Fitness+。用户每月支付 9.9 美元即可享受在线健身课程。 Apple Fitness+可以将手表的运动记录投影到iPhone、iPad、Apple TV等大屏幕上,用户可以专注于跟随屏幕上的运动教程,而无需频繁举起手表。在手腕上查看心率、持续时间和其他数据。
在国内,小米、华为等硬件厂商在硬件部署场景上具有优势。华为也在拓展这一赛道的业务范围。华为智慧屏搭载AI摄像头,可以智能识别人体骨骼,纠正运动姿势,充当私人教练。用户还可以在App运动社区中发布自己的成绩。
线下,幸运和超级猩猩也抓住了一些健身新手的用户习惯,传统健身房也在寻找聪明的机会。这些都是Keep线下业务的竞争对手。
目前,Keep利润率最高的是在线课程,但也面临着用户被视频平台分流的情况。在B站和小红书上,出现了Zoey、Pamela等知名健身博主的免费课程。用户有了在家锻炼的新渠道。
在谈到商业化时,Keep合伙人、副总裁刘东表示,Keep的最终目标是在运动解决方案中产生一些增值服务。这意味着会员和付费课程将成为Keep未来的增长点。
不过,张晓蓉认为,在中国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下,向用户收费需要很大的勇气。公司需要给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价值才有成功的希望。相反,杀鸡取卵,这很容易。失败。在其他平台的免费健身课程获得大量粉丝的当下,Keep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用户、维持利润,仍然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难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hanzi.com/html/tiyuwenda/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