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以前也尝试过在线瑜伽学习,但只是时间很少,根本坚持不了。现在出门不多,但每天都能坚持下来,而且效果并不比去瑜伽馆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宅在家里”成为北京女孩芙苓的生活主旋律。虽然外出机会较少,但热爱生活、尤其热爱瑜伽的付玲选择了一个名为“每日瑜伽”的网络平台来学习和锻炼。从2月初到现在,他已经这样做了20多天。芙苓笑着说:“以前只有下班后有时间才能去瑜伽馆,现在每天都坚持,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
长期宅在家里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着包括芙龄在内的健身群体的健身习惯和方法。疫情之下,群众体育凸显新变化、催生新需求。
“互联网+”带来无限可能
钟兆金没想到,“抖音”手机软件上一场普通的健身教学直播,竟然吸引了三千多人同时观看!
作为国内知名减肥连锁机构的培训师,钟兆金平时有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短视频、进行线上直播的习惯,但他坦言自己之前做过这些事情是为了吸引线下顾客。说白了,线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赚钱”。由于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钟兆金工作的减肥机构无限期关闭。不过,钟兆金在线上平台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除了直播带来的“打赏”收入外,不少健身相关企业也寻求合作,通过广告投放来“带货”。钟兆金表示:“网络平台的收入体量肯定比不上我们自己的工作,也不够稳定,但它能为我们从业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伟勇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确实带来了机遇,催生了重大热点。体育产业,即线上线下,这种趋势在体育培训、休闲健身、场馆服务等业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线培训、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培养了体育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
除了“点对点”的在线训练、直播健身之外,各类线上体育活动也成为亮点,如在线跳绳比赛、在线广场舞、在线智力运动等。线上赛事降低了举办门槛群众性活动,使活动本身更具趣味性和创新性,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人数和质量。有关人士分析,疫情过后,线上全民健身活动仍有很大潜力。
家庭健身习惯的培养,直接带动了家庭健身产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统计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哑铃销量同比增长60%,跳绳同比增长56%。瑜伽垫、泡沫轴、健身手环等产品继续畅销。受疫情影响,国内不少制造企业的产能尚未恢复。有一段时间,家庭健身产品供大于求。不过,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加速,家用健身产品的短缺情况得到了很大缓解。长期从事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智能健身的中大体育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孙海江表示,公司已100%复工复产,应对激增的疫情在国内订单中。孙海江还介绍,国外对家庭健身产品也有迫切的需求,企业一直在加班加点地满足各方需求。
场景化科学健身指导
伴随着悠扬动感的音乐,多家广播电台再次响起“第九组广播体操开始”的声音……
曾几何时,广播体操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但随着“单位”观念的变化以及健身选择的多样化,广播体操的普及度和普及度已经大大降低。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加大了广播体操的推广力度。去年的“全民健身日”更让广播体操成为“主角”。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健身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以广播体操为代表的“场景化健身方式”的回潮。很多人又重新拾起了已经多年没有做的广播体操。与配偶、孩子、父母一起做广播体操,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常态。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第九组广播体操节目组副组长张平表示,广播体操是一项优秀的全身体育锻炼项目。它凝聚了前期大量体育研究者的努力,是科学健身指导的具体体现。
长期从事太极拳普及推广工作的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太极拳世界冠军柴云龙表示,疫情期间,人们对场景化科学健身指导有了更多需求。疫情结束后,相关单位还应尝试探索推出“办公室”、“工间休息”、“公交地铁站”、“家庭”等更多场景化的科学健身指导产品。 “亲子”和“亲子”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广科学居家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各地体育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广科学居家健身方式总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各省区市、体育总局累计发布了1453种在家的科学健身方法,构建了科学健身“方法库”,为科学健身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家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育明星也成为近期推动科学健身的“先锋”和“主力军”:总局层面,省市体育局携手明星运动员生产大量科学健身产品;以奚爱华、石冬鹏、王欣为代表的冠军志愿者们尽心尽力指导和推广科学健身;乒乓球“大满贯”王楠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组织了一个名为“扎乌”的“乒乓大战”线上活动,引发了一波“全民打球”热潮。特殊时期,他们不仅是赛场上为祖国争金夺银的运动员,更是体育专家、宣传大使。中国体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
家庭健身盛行,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积极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经常出现在大型体育赛事中、长期坚持锻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告诉记者,如果增加抵抗力,就会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感染程度会较轻。
“过去,很多人都知道健身的好处,却忽略了不锻炼的坏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融合促进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郭建军告诉记者,“治未病”是好事。 “屏障前行”本质上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降低患病风险,而体育锻炼无疑是最容易获得、成本较低的一种。”
武汉各地方舱医院启用后,病人在医生护士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视频走红网络。在郭建军看来,带领轻度COVID-19肺炎患者做低强度有氧运动,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加速康复,尽量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主任谢玉晓2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心健康的康复训练将更加有效越早。据记者了解,中日友好医院还正在组织相关专家专门为COVID-19康复患者设计健美操,希望通过科学、有针对性的健身方法加快他们的康复进程。
郭建军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医疗系统还是全国人民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这将有利于体育与医疗、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效益。但疫情结束后,如何更好地将体育部门的专业性与医疗系统的权威性充分结合起来,如何将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仍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改进。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hanzi.com/html/tiyuwenda/6512.html